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

產婦下背痛 中醫調理告別產後風

        35歲的陳媽咪在懷二寶時,開始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,生產後還是持續疼痛,育嬰假返回職場需要久坐,產後下背痛讓她睡得不好,更難以應付工作和家庭的負擔,經過中醫幫忙後,終於逐漸改善生活的品質。
        大約每4名媽咪中,就有一人在產後半年內抱怨過下背痛的困擾,而且很容易復發。產後下背痛的原因,大多起因於產後骨盆腔和腰椎關節周圍韌帶的鬆弛和肌肉的無力,加上反覆的哺乳、幫小孩洗澡、換尿布、抱小孩等動作,常會前傾彎腰,而導致下背的疼痛。
       產後下背痛在中醫有「產後風」、「產後身痛」、或是「產後關節痛」的稱呼。

避免吹風受寒 減少生冷食物


       中醫認為,產後的腰痠背痛,來自於生產後的氣血虧虛,導致腰腎失養而痠痛,若是受到風寒,症狀會更加嚴重。中醫治療產後下背痛多用補益疏經的藥物,搭配針灸或薰洗的方式。經過醫師評估後,日常還可選擇具有滋補強壯功效的杜仲,製成平和清淡且不燥熱的茶飲或膳食服用。產後還能用加熱後的紅豆,熱敷在腹部肚臍的神闕穴位置,降低產後的腹痛,兼以舒緩腰部不適;按壓手部大拇指內側的婦科穴,也能幫忙改善產後腰痠背痛的症狀。
        在生活上要注意保暖,儘量避免吹風受寒,減少接觸生冷食物。哺乳的時候,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姿勢,要讓手部、背部或是腰部都有支撐,低頭時間勿太久,不要再加重腰痠背痛的不適症狀。
        降低長時間站立和坐姿的機會,也不要穿著高跟的鞋子,還可加上適度的腰背部肌肉伸展運動。
        透過中醫幫忙,加上起居調適,可讓媽咪們逐步擺脫產後下背痛,重拾甜蜜的幸福時光。

本文章已發表於自由時報醫療健康專欄
▲神闕穴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神闕穴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婦科穴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婦科穴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杜仲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杜仲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紅豆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▲紅豆。(照片提供/吳佑鴻、姜智釗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「禿」如其來莫驚慌-圓禿中醫有方法

  37 歲陳小姐前來門診時戴著帽子,情緒十分低落,原來最近家庭工作兩頭燒,壓力之下原本烏黑亮麗的秀髮開始掉落,在頭皮上出現許多圓形的斑塊,後來服用中藥,與搭配頭部的針刺治療,頭髮慢慢回復之前的樣子。 圓禿又稱為「斑禿」,任何年紀皆可能出現,以年輕人居多,主要介於 20-50...